每26.27万人“拥有”一座博物馆,2021年度重庆市博物馆发展报告出炉
2022-06-10

重庆与世界网讯(记者 杨艳)近日,重庆市文化旅游委发布2021年度重庆市博物馆发展报告显示,2021年度全市博物馆在场馆建设、文物保护、藏品研究、陈列展览、开放服务、教育传播、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新成效,“十四五”全市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开局良好。


在博物馆建设方面,2021年,重庆市新备案开放17家博物馆(文物12家、行业4家、非国有1家),全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22家,其中免费开放109家;全市博物馆建筑总面积达到77万余平方米,每万人“拥有”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面积达到240平方米,每26.27万人“拥有”一座博物馆。


在博物馆公共服务方面,2021年,全市博物馆展出的基本陈列共290个,新推出临时展览455个(其中原创展览293个、交流合作展览162个);开展社教活动线下7359场次、线上1109场次,线上线下共参与4112.7万人次;全年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646万人次(其中免费开放接待观众2292.6 万人次,接待未成年人681.7万人次),比2020年度增长了50.7%。

在博物馆藏品方面,截至2021年底,全市博物馆藏品数量达714152件/套;珍贵文物32419件/套;新增藏品数量22890件/套;新实施11个可移动文物保护项目,完成17个项目验收;完成文物(标本)修复840件/套。

△ 文创产品。 摄影/杨艳
 
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,全年全市有83家博物馆参与文创产品开发,占全市博物馆总数的68%,比2020年度(59家)增长40.68%。全年新开发文创产品894类1996款,销售收入达2768万元,销售收入比2020年度(2315万元)增长19.57%。文创产品销售收入排名全市前5位的博物馆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、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、重庆自然博物馆、大足石刻博物馆、重庆市九龙坡九龙沉香博物馆。

报告表明,2021年全市博物馆发展具有五大特点,分别是庆祝建党百年活动氛围浓厚、社会教育内容丰富多彩、文物科研实力不断增强、文创产品开发特色鲜明、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到位。

其中,全市5家文物保护科研基地运行正常,基本建立年龄梯次合理、学科结构多元、整体素质较高的科研队伍;三峡文物科技保护基地正式运行;“馆藏文物有害生物控制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”区域覆盖能力增强,服务重庆,辐射广西、云南等西南片区文博机构;大足石刻博物馆参与石窟文物保护国家重点研发项目,与重庆大学、浙江大学形成科教融合创新战略合作。

“十四五”时期,全市博物馆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,“博物馆热”将持续升温。接下来,全市博物馆还将更加重视改革发展,加速推动“一区两群”博物馆建设,提升文物科技创新能力,推动文化文物创意产业发展。尤其在文化文物创意产业上,推进文物活化利用的协同创新、成果转移和社会共享,进一步刺激和推进我市文化文物创意产业发展,力争建成中国文物文化创意产业基地。

 
图片/市文化旅游委提供
《重庆与世界》杂志